济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动态 >> 正文

践行“三严三实” 做到“五个敬畏”

发布时间:2015-08-29  作者:管理员  点击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专门就加强作风建设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三严三实”要求,“三严三实”言简意赅而又内涵深刻,阐明了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反映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首先要心存敬畏。古人云:“官有所畏,业有所成。”敬畏,关乎党性修养和作风品行,体现的是一种为官态度与为人境界。党员干部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敬畏组织、敬畏法纪、敬畏人民、敬畏媒体、敬畏历史,才会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才能在工作、生活和自身修养上有所作为,才能更好的践行“三严三实”。

“敬畏组织”。敬畏组织才会把自己置身于组织之中,才会相信组织、信任组织、服从组织。敬畏组织,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定力,保持清醒头脑,坚持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全党服从中央;敬畏组织,就是要增强对组织的归属感,做到忠诚勤勉,坚持一切以党的事业为重,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将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到党的事业的繁荣发展之中;敬畏组织,就是要强化“组织观念”,真正做到对组织和人民群众负责,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组织,多为组织着想,多替组织分忧。服从组织的安排,维护组织的权威,接受组织的监督,自觉维护大局与团结,以优秀的品格和良好的业绩赢得组织的认可。

“敬畏法纪”。敬畏法纪才会尊重国家法律规章和党规党纪,才会严格按照法纪办事行事。要坚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敬畏法纪,就是要对法律存有敬畏感,多一些自律、少一些盲目,多一些自省、少一些放纵。不妄自尊大、不忘本失性,牢记法律底线、法律红线。自觉增强法律观念,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养一腔正气,使遵纪守法成为一种行为自觉;敬畏法纪,就是要充分尊重和维护纪律的权威与尊严,坚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严格遵守、严格执行秉公用权的各项规定,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敬畏人民”。敬畏人民才会尊重群众热爱群众,才会真正关心群众困难,才会真正亲民、为民。敬畏人民,就是要牢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古训,视人民为主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敬畏人民,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当成自己的服务对象,常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真正做到对人民负责,为人民干事,让人民满意;敬畏人民,就是要在作决策时充分考虑群众的要求和意愿,多办为民的好事和实事,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真正把党的事业植根于群众,从群众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汲取破解发展难题的无穷智慧。

“敬畏媒体”。敬畏媒体才会时刻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才会防微杜渐,慎始慎终,自觉接受舆论监督。敬畏媒体,就要牢记“信息化时代人人都受媒体监督”,谨言慎行,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不该去的地方不去;敬畏媒体,就是要善于从事态中见微知著,从舆论中预见问题,透过舆情审时度势,取得把握大局的主动权,针对事态发展和民心民意顺势而为,以正确的方式赢得人心;敬畏媒体,就是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主动地接受媒体、舆论监督,理性对待群众诉求,真诚面对、积极回应、妥善处理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广纳善言,汲取智慧,主动营造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敬畏历史”。敬畏历史才会理性的对待现实,才会对个人行为的匡正起到积极的作用。敬畏历史,就是要牢记“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古为镜,汲取教训,认真书写自己的历史,不留败笔,不留不光彩的历史;敬畏历史,就是要对历史心存敬畏,经常想一想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克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不追求短期效应、政绩工程,不竭泽而渔、杀鸡取卵,不搞形式主义、表面文章;敬畏历史,就是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境界,踏踏实实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努力做出经得起人民公正检视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心存敬畏品自高。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践行“三严三实”,首先要做到心存敬畏,有“畏”方能有“为”,才能在思想上真正认知“三严三实”的根本内涵,才会“思”而出乎理智、“做”而有所顾忌、“行”而不忘法纪。

 上一条:严以修身强党性 坚定信念勇担当
 下一条:入党誓词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8 济南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