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活动 > 正文
老潍县肉火烧
发布日期:2020-08-04    点击:

  占据了一方的水土,养育着一方的百姓,无论身在何方,记忆里抹不掉的,是家乡的味道。虽没有妈妈的味道那么的温暖,却也似温润的泉水般沁人心田。8月2日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家乡的味道”调研组展开对潍坊传统名吃肉火烧展开调研。


 


  为了进一步了解潍坊肉火烧的由来及历史,我们调研组通过线上查阅资料与线下走访火烧铺子的方式,了解到潍坊肉火烧悠久的历史。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担任潍县知县,恰逢潍县连续多年多灾,庄稼收成非常不好,他勤政廉政,开仓放粮,与老百姓一同积极抗灾,百姓的生活逐步回归正常,市场开始恢复繁荣,各种潍县小吃在此时间出现,其中就包括火烧。那时候火烧相对很简单,有大批的农民利用农闲做烧饼进城叫卖,他们用木杠子来压面,把面和得非常硬,人们叫它“乡火烧”、“杠子头”。直到清末民初,肉食才被巧妙地融合到火烧当中,肉火烧应运而生。


  为了更加详细的了解肉火烧的做法以及美味,我们调研组找到最近的一家“城隍庙火烧铺”探寻火烧的家乡味道。清晨四点,忙于农活的农民便熙熙攘攘的来到了火烧铺子。“哟,大叔来啦!今天还是老样子,两个肉的一个茄子的?”“呀,小朋友,你今天要什么馅的呀?”火烧铺老板与顾客几句亲切的交谈,伴上温暖的火炉,家乡的人情在火烧的味道中得以升华。


  时间转眼来到了七点钟,忙活了一早上的火烧铺开始变得清闲起来,老板也开始敞开心扉与我们调研组交谈,“这传统的肉火烧啊,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咱这城隍庙肉火烧,正宗的火烧必须用咱这种炭炉子烤,”,他一边说着一边熟练的翻动着炭炉子里的火烧,“传统的炉子是圆筒形的,上面是圆形平锅,下面是烤箱,炉子壁是用地里的泥巴做的,烤箱中间是个圆形的炭火炉,里面铺满大小均匀的煤炭,外围是个环状的平锅,在炭火的温润下,肉火烧往外滋滋冒着油,浓浓的肉香透出烤炉,这样做出来的火烧味道才更加鲜美,充盈着满满的家乡味道。”


  帮着火烧铺子老板忙活了一早上的我们,终于也得空坐下来,点两个外酥里嫩的肉火烧,配上黏咸粥或者是豆腐脑,品尝着在潍坊人心目中难以撼动的早餐。


  经过此次调研,我们发现家乡的味道不仅仅是美食,在忙碌生活中的小小情调,更是在言语交谈中的热心关切。家乡的味道,是美食,是忙碌,是一种心灵寄托。无论你身在何方,故乡的根早已深深地扎在了你的心田,成为了你的一部分。


  (编辑:王之嘉)